-
乘龙H5 (13)
东风柳汽 (11)
乘龙卡车 (5)
乘龙H5V (5)
乘龙H7 (4)
乘龙L2 (4)
瑞风M3 (3)
安凯客车 (3)
圆通速递 (3)
东南汽车 (2)
统一润滑油 (2)
瑞风汽车 (2)
牵引车 (2)
索尼便携式相机背心 (1)
森林极限运动 (1)
冰雪越野车王争霸赛 (1)
丰田酷路泽 (1)
北京越野BJ40 (1)
负压救护车 (1)
风MPV (1)
瑞风M4 (1)
款瑞风M4 (1)
五十铃 (1)
安凯无人驾驶客车 (1)
江西五十铃 (1)
换电牵引车 (1)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 (1)
大马力牵引车 (1)
乘龙轻卡 (1)
乘龙L3 (1)
乘龙小王子 (1)
自卸车 (1)
乘龙子母车子 (1)
乘龙汽车 (1)
望子乘龙 (1)
换电重卡 (1)
乘龙子母车 (1)
双十一 (1)
乘龙服务站 (1)
世界未来商用车博览会 (1)
乘龙T7旅行家 (1)
金琥汽车 (1)
技术真的能媲美老司机吗?深度体验中智行L4级自动驾驶
来源:中国商用车新闻网
小编:佚名 2020-11-09 14:14:44












近日,湃客参加了一场比较特别的活动。之所以说它特别,不仅仅是因为这活动只让试乘不让试驾,更是因为真正操控车辆的不是真人司机,而是车辆自己!没错,我体验了一回自动驾驶。这次自动驾驶车辆由中智行提供,其并非传统车企,而是专攻自动驾驶技术的一家初创公司。今天我就来说说关于自动驾驶车的试乘体验,以及为大家简单讲讲自动驾驶离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是否遥远。
提到自动驾驶车,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2004年上映的《我,机器人》中那台奥迪RSQ,也成了我心目中的第一台Dream Car。不过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奥迪RSQ仍然还是一台概念车,而真正的自动驾驶车外观也远没有这么炫酷。
目前多数的自动驾驶车辆都是基于普通车辆改造而来,像这次试乘的车就是基于一台林肯MKZ 2.0H车型进行打造。而之所以很多自动驾驶车辆都会选择林肯MKZ,就是因为它对于自动驾驶很友好,提供足够的开源支持,而且母公司福特也愿意与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当然,目前也有越来越多车辆被选择作为自动驾驶测试车,例如我同事之前参加中智行活动时试乘的是一台红旗H7。
那么一台自动驾驶车由哪些硬件设备组成呢?首先车顶这一座”小塔“上方的蓝色柱状物是激光雷达,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一大核心,它能够感知2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行人等;而下方金色圆盘中是6个摄像头,实现360度环视功能;最底下的这个方盒子则负责对各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做预处理。至于最顶上那个长得像监控摄像头的东西,别怀疑,它真的只是个路边的监控,只是拍照时刚好视觉错位罢了。
”小塔“前方是两个长焦距的前置摄像头,用以识别红绿灯状态以及倒计时等。白色的小蘑菇状物体是卫星天线,可以精确定位车辆具体所处的位置。
介绍了自动驾驶车辆是由哪些设备组成的之后,或许有些读者会想:我又不自己造自动驾驶车,要知道这些干啥?那行,我再来说说接地气的——自动驾驶车的驾驶技术如何?坐在车里是什么感受?
受限于法规法规,即便我试乘车辆可以达到L4级别自动驾驶,但驾驶位上仍需要一位安全员。不过我特地全程仔细观察,确认了车辆行驶中都是自行完成转向、加速、减速以及避让等,安全员全程未介入操作。
当车辆刚开始行进时,比较迅猛的提速过程让我猜测这台车的"本性”或许就是个“暴脾气”,尤其是完成转向后的提速十分果断。虽然起初我还觉得这样的加速有些突兀,但仔细想想,倒是和我自己的开车风格挺相似的。好在除了加速稍稍有些激进外,这台车的刹车、转向或是变道等动作都十分轻柔自然,不会让你有任何的恐惧感。
中智行的工程师在之后关于加速这点做出了专门的解释:未来中智行的商业模式是以自动驾驶为基础的共享出行服务。也就是说未来你打车的时候,叫来的很可能是自动驾驶车。和很多传统车辆一样,它拥有舒适模式和运动模式。比如说你赶时间,就可以启动运动模式,自动驾驶车辆便会加快行进速度。而我们试乘车辆当时采用的恰恰是运动模式,如果用舒适模式的话就会平顺很多。
我试乘的自动驾驶车辆内配备了一块大屏,上面可以显示行驶路径以及周边行车环境,不仅仅是车辆,连行人或是电动车等都可以精确识别。本次试乘在开放道路进行,直线行驶的表现就不多说了,现在很多车都具备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大多数表现已经能够令人满意。而我试乘的能够达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红绿灯路口的表现才真正令我感到惊喜。
刚才也说过了,我自己开车就是个急性子,如果遇到前车红绿灯起步慢,我都恨不得上去帮他踩脚油门。而我试乘的自动驾驶车辆不仅可以识别具体红绿灯状态,并且同样也会识别红绿灯倒计时。因此它会根据红绿灯倒计时提前准备起步,完全不会拖慢节奏,转弯时遇到待行区域也会自动驶入。值得一说的是,我当天在前往中智行活动现场时刚好遇到一个路口的红绿灯发生故障,倒计时结束后,绿灯并不会点亮,当时我起步后犹豫了一下才决定通行。而试乘时我们刚好又来到了同一路口,自动驾驶车辆通过路口的反应竟然和我一模一样,这让我进一步怀疑这辆车是不是渗透到了我的精神层。
这次试乘是固定的起点、终点以及固定路径,因此我询问了工程师自动驾驶车辆目前能否根据中途路况自行决定行驶路径,就类似于用地图导航APP可以选择躲避拥堵那样。工程师解答说,目前我们试乘的车辆属于单车智能,只能通过车上的传感器来感知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但等到实现了车路协同,就可以获取整个路径上的路况,从而进行更好的路径规划。
通过试乘之后,我认为单车智能的表现已经可圈可点,反正坐在自动驾驶车里的感觉比坐我女朋友的车要安心得多。但是中智行未来的发展目标可不只是局限于单车智能,而是要实现我刚刚提到的车路协同。
何为车路协同,就是将我们开头提到的自动驾驶车上的各种传感器移植到路边的电线杆、红绿灯等公共设施。由这些公共设施感知周边环境,再最终传输至自动驾驶车辆。简而言之,在我的理解中,单车智能就像你在以第一人称玩游戏,而车路协同则是开启了上帝视角。
车路协同可以做到比单车智能更加安全,因为盲区被进一步缩小;同时车路协同可以提前根据路况规划路径,那么理想状态下就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而在成本方面,虽说初期投入可能很大,但长远来看相比单车智能可以节约大概2万元/辆,因此成本更低。
最后,关于车路协同能否落地?虽说看似难度颇高,但中智行正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电信等积极合作,新基建背景下车路协同所需设备也正在不断架设之中,因此未来实现车路协同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过去自动驾驶这个概念给我个人的感觉有些类似于“乌托邦”。可经过实际试乘之后,自动驾驶的表现确实令我对其大大改观。从理性上来说,我相信自动驾驶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已经十分接近,甚至有望几年之内就可真正落地;但从感性层面出发,对于像我这种的驾驶爱好者,当未来满大街都是自动驾驶车辆疾驰之时,虽说能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驾驶乐趣的缺失是否也成为了一种遗憾呢?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上一页:澳门首辆无人驾驶巴士落地!安凯助力澳门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页:福田汽车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