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龙H5 (13)
东风柳汽 (11)
乘龙卡车 (5)
乘龙H5V (5)
乘龙H7 (4)
乘龙L2 (4)
瑞风M3 (3)
安凯客车 (3)
圆通速递 (3)
东南汽车 (2)
统一润滑油 (2)
瑞风汽车 (2)
牵引车 (2)
索尼便携式相机背心 (1)
森林极限运动 (1)
冰雪越野车王争霸赛 (1)
丰田酷路泽 (1)
北京越野BJ40 (1)
负压救护车 (1)
风MPV (1)
瑞风M4 (1)
款瑞风M4 (1)
五十铃 (1)
安凯无人驾驶客车 (1)
江西五十铃 (1)
换电牵引车 (1)
中国一东盟博览会 (1)
大马力牵引车 (1)
乘龙轻卡 (1)
乘龙L3 (1)
乘龙小王子 (1)
自卸车 (1)
乘龙子母车子 (1)
乘龙汽车 (1)
望子乘龙 (1)
换电重卡 (1)
乘龙子母车 (1)
双十一 (1)
乘龙服务站 (1)
世界未来商用车博览会 (1)
乘龙T7旅行家 (1)
金琥汽车 (1)
从客车到移动服务终端:金旅北极星探路未来
来源:中国商用车新闻网
小编:佚名 2020-10-13 11:45:20



关于未来,客车行业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而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思考变得更加迫切。穷则思变,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必须要探索新的道路。从客车到移动服务终端,北极星的诞生,是金旅对于未来的最新探索。
它不再是一辆客车,而是移动服务终端
交通出行方式多元化,客运客流分流;公交潮汐现象明显,高峰、平峰落差大,公交运力利用率只有47%;疫情导致旅游客运几乎停摆,大量运力处于闲置;今天,客运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作为金旅客车的总工程师,石添华在关注当下客车用户产品需求的同时,更多地思考着萦绕在行业多年的老话题:客车产品的未来在哪里?

“传统客车制造企业,单纯地想如何做好客车产品,可能最终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人的出行和物的流动都是移动的服务,我们想,应该把客车产品这个移动工具植入到服务这个大循环中,打造成一个移动服务终端。”最终,石添华和他的研发团队找到了转型方向——北极星,一个面向未来出行场景的服务平台,一个基于新能源的移动服务终端。
互联网渗透,智能、共享趋势加速,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人-车、物-车的信息渠道畅通,更需要面向不同需求的移动出行模式。或者说,车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可以是移动办公会议室、移动零售商店、移动医疗诊所、移动咖啡店、移动指挥中心……基于这样的理解,金旅北极星从产品开发之初就定位为具备可变空间、物联感应、车路协同、线上场景深度覆盖,人员、物流移动需求相融合的,高品质、智能化移动服务平台。北极星探索的,是客车产品内涵的本质改变及外延的深度拓展,从载客运人转变为移动商业空间,从出行服务过渡到场景服务。
北极星正对着地轴,是航海、野外活动辨认方向的重要坐标。在探寻客车业未知的前路上,金旅客车期待基于使用场景,打造的高度模块化、高度通用化的系列全新北极星产品平台,能引领未来“出行即服务”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它用可变移动空间,满足不同细分场景需求
场景原本是一个移动互联网语言,但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商用车行业当中,所谓场景,其实就是指终端用户的运营环境。不同的运营场景,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金旅北极星平台就是基于不同场景的底层需求逻辑,通过针对性设计来解决细分场景运营痛点。

比如,由城乡交通一体化形成了公交加物流模式,客户需要带物流运输功能的公交车,为此北极星衍生出城乡综合运输服务车,它可以根据物流情况,选择是否配置物流货架,可根据人流和物流情况灵活调整,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空间。
在城市微循环应用场景,北极星衍生出城市微循环综合运输车,在轮罩区域设置带密码小件存储及展示一体柜,实现商品展示、扫码下单、快递存储功能。针对固定时间固定班次乘客,利用车辆自带服务平台下单,由车辆运营公司代收快递后,根据下单信息将小件快递直接按编码地址存放,同时向乘客推送取件码,根据取件码取件,拓展营运公司的服务功能,实现“出行即服务”,帮助运营公司通过“网购平台+快递配送”业务增加运营收入。
针对城市干线潮汐明显的应用场景,金旅北极星推出了可变空间车型,通过灵活开、关的可变隔断,高峰期可打通切换为乘客区,平峰期可隔离切换为物流区,根据人流和物流情况灵活调整功能区空间。
上述几个场景只是北极星车应用场景的一部分,在通勤、景区、客运、VIP接待这些场景中,北极星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多功能性的获得,更多是基于北极星型通过高度模块化打造的移动可变空间概念。
从场景出发,实现真正的模块化
与传统客车相比,北极星已不是一款孤立的客车,而是一个平台,它具备满足7-12米不同长度段的设计需求,可以实现不同的车门布置方案,兼容一级、二级不同的踏步功能。可以说,北极星是金旅在客车模块化设计上的一次成功实践。这种实践既是被动,也是主动。
北极星是一个平台,它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才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通过多种模块快速组合出不同的产品,所以模块化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在驾驶舱上,北极星摒弃了原来整个仪表台的概念,把它做成一个独立的驾驶座舱,一方面,这个模块可以在全系列车型上通用;另一方面,在开发针对海外市场的右舵车型时,只要平移过去就可以实现,不需要再开一套模具。
在车架上,北极星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车架和悬架组合,按照功能来定义各个模块,通过不同模块叠加来实现整车的功能。比如一辆8米客车,在做好前段和后段车架模块之后,中间通过一级踏步和两级级踏步两个模块,能够组合出两种踏步发车型。
北极星的这种模块化设计表面上看似简单,只是通过不同的分割组合就能实现,但实际上远非如此,“从应用场景去做深度的需求分析,从需求的底层逻辑提炼功能定义,按照功能要求定义模块边界,从模块内在联系去解构部件关键特性,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叠加,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模块化。”石添华说,北极星模块化的逻辑起点是需要把应用场景分析透彻,也就是要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库,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功能需求做精准提炼,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不做场景库的建设,不做功能模块的定义,是做不到真正的模块化的。
只有构建生态圈,客车业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北极星从设计研发到后期运营,都离不开一个概念:生态圈。因为它不再是一辆简单的客车,而是要与上下游企业联动,为整个生态圈提供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客车制造企业的未来不再是一个拼量的过程,而是要拼能力,拼思维,这种思维就是生态的思维。石添华说,“和生态圈的所有相关方融合在一起,才能享受生态圈未来发展带来的红利。”

关于生态圈构建,金旅客车在当年推广新能源客车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金旅除了要研发新能源客车产品,还要和上下游企业一同策划、推动来完成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由整个产业链构建起完善的生态圈。对于定位为多功能移动服务终端的北极星来说,同样需要构建起一个新的生态圈,但仅靠金旅一家是很难实现的。
石添华认为,在新的模式没有出现的时候,大家可能有会思维定势,就跟手机一样,从单一打电话到高度智能,大家对手机的认知也随之改变。“生态圈构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从今年特别是疫情以后,我觉得这个趋势在加速。希望更多企业,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来参与,参与的人越多,越有助于整个生态圈的形成。”
北极星平台已经跳出了客车行业固有的竞争模式,围绕“出行即服务”的理念,金旅希望借助北极星产品平台,构建起一个健康完整的生态圈,为行业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上一页:亿利·芯动力,卡友的福音 ——10万公里更换的滤芯来啦!
下一页:多点开花 金旅客车三季度海外业绩逆势上涨